明末清初满族约有100万人,满清入关以后,迁入关内的满族人约在90万人,辽东地区“沃野千里,有土无人”,许多地方“百里无居民”。
(明朝版图)
这就自然而然的导致了大量的关内居民进入东北开垦土地,当时的顺治皇帝认为中原动荡,南方还有明朝残存势力的“反清复明”运动,有鉴于此,满族需要守住自己的根据地满洲作为稳定的大后方,因而东北具有军事战略意义,同时清朝皇帝还认为东北是“龙兴之地”,汉人大量的进入东北进行开垦,会破坏风水。
于是,从顺治皇帝开始,清朝对东北进行封禁,顺治皇帝下令沿着明代辽东边墙修筑“柳条边”,以分隔东北和中原。柳条边东起辽宁凤城,西至山海关下,挖土为沟,堆土为堤,在堤上插上柳条,筑成篱笆,并驻兵把守,关内人只能凭官府发的印票进入东北,而这种印票通常是不印发的。
(柳条边示意图)
“柳条边”工程一共分两期,第一期就是前文所讲到的:范围从威远堡(今辽宁省开原市)为中心点,南至辽宁凤城,西南到长城的山海关,长达1950公里。
第二期工程:从威远堡往东北走向,一直展筑到松花江边的吉林市,全长690公里。
很多人都说清初对东北实施了封禁,其实是误解,“柳条边”的设置并没有把整个东北给封禁,而是不允许汉人进入柳条边外的东北进行开垦。由于灾荒等原因,大量汉人迫于生计,纷纷在封禁的背景下用各种方式出山海关外,于是便形成了历史上的“闯关东”。辽东、辽西地区在乾隆后期已经迁入了大量的汉人。但是清政府对柳条边外的吉林和黑龙江则进行了严厉的封禁,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得黑龙江和吉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了无主之地,这也是后来沙皇俄国侵占黑龙江以北、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东北领土的一个重要原因,这不能不说是清政府的一次军事战略失误。
(柳条边遗址)
沙皇俄国进入西伯利亚,这一片广阔的区域内土著居民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国家,没有谁能阻挡俄国进入西伯利亚进行探险活动。对于中国东北而言,满清入关以后,又禁止汉人移民东北,同样也是一片广阔的“无主之地”,如果允许汉人去黑龙江和吉林进行屯垦,必定会起到移民实边的作用。
1860年代,面对俄国人的势力在东北不断增强,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,呼吁开禁放垦,鼓励移民实边,获得清廷采纳,在光绪年间则完全废除封禁东北的政策,使汉人移民东北合法化,于是直隶(今河北)、山东等地区无地或者少地农民纷纷进入依然地广人稀、资源丰富的东北开垦荒地。
如果没有“柳条边”,随着中原人口不断的增加,相信中国人不仅下南洋,进入东南亚开垦荒地,而且会对西伯利亚的广阔地区进行探险活动,那么今天的西伯利亚也许会出现另外一番景象。不过清初封禁东北,设置“柳条边”唯一的积极作用就是保护了东北的生态环境。
更多历史知识,可以关注“腾飞说史”微信公众号
公众号订阅: tf13956212778 (←长按复制添加)
转载请注明:常州茗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星光信息网 » 新风系统 » 黑龙江新风换气机系统(新风系统新风换气机)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